<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固阳民俗概说(三)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02日   作者:    来源:365beat中文版_365的账户被关闭_365哪个才是真的人民政府    【字体: 】   阅读:

           
          365beat中文版_365的账户被关闭_365哪个才是真的尽管从秦以后的各个时期,通过战争、和亲、行商、外交等多种渠道,屡有中原汉人进入,但总体来看,阴山以北一直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区域。住毡包、食奶肉,穿裘衣、骑烈马,牧牛羊、祭天神,居无定所,四季迁徙,逐水草而生是当时人群最主要的生存习惯。千百年来,草原上天寒地冻、风多雨少的自然环境和风餐露宿的生存习惯,磨炼出草原人雄健的体魄和豪爽的性格。“每当夕阳西下,牧群归来,马背上驮回一尊尊铜的雕像”。这一尊尊铜的雕像,就是草原人具体形象的生动描绘。

         
          金山镇天面此老村北上百幅的长城岩画和境内银号镇北山巨石上的鹿回首岩画,记录了草原游牧民族早期的图腾崇拜,境内上百处的游牧古营盘和祭天敖包诉说着草原人千百年来信仰和生存斗争中生生不息的故事,大仙山、錾字石等多处摩崖石刻文字,被当代老百姓称为“天书”,记录下草原上曾经盛行的宗教活动。时过境迁,苍桑变幻,岩画、古营盘、敖包、石刻文字作为一种文化沉积,永垂固阳。
         
          当历史进入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晚清朝政腐败,帝国主义列强乘虚而入,相争蚕食东方这块肥肉。国内军阀间争雄扩势,战争不断。晋北、陕北地区本来就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薄瘦,水源缺乏,天灾加人祸,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一时期,正逢清朝廷颁布了放垦令,在阴山之北大量放垦。于是就有准格尔旗、府谷县、神木县、保德县、神池县、五寨县、朔县、河曲县、代县、阳原县、蔚县等十多个县的广大民众,为了寻求新的生存领地,成群结队,倾家、倾族就近北上,向土默川、包头一带的平原迁徒,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走西口现象。如果把土默川、包头一带比作一个大盆地,走西口的人流充盈了这一盆地后,自然又流入距包头最近的“固阳盆地”,使固阳也和包头一样,成为晋北陕北人流的“姊妹湖”,固阳更成为走西口人流的终点站。
         
          在固阳,晋北、陕北移民选择向阳、避风、依山傍水之处,挖窑为屋,伐木为薪,垦荒为田。从此,以家族、亲族为基本群体,扎根定居,繁衍生息,进行农耕开发。境内迅速出现了几百个以“分子地”、姓氏和作坊命名的村落。
         
          晋陕移民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带来了老家多种民俗活动,诸如造形文化中的面塑、布贴、巴花、剪纸等,歌舞文化中的扭秧歌、踢鼓子、办社火等,节庆、喜庆、祭神、祭祖、顶神、算卦、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择业理念、从业习惯等等,都有了极为丰富的内涵。人口迅速增加,商业字号、服务行业、手工作坊也在全境范围内到处设点经营。由于新来的移民与中原人有着千丝万缕的族缘、亲缘关系,使固阳和中原的经济、文化往来日趋频繁,继而又开通了包固车马大道,交通运输业由驼队演替为车队,今天的固阳金山镇城区迅速地由村落变为集镇。渐渐地,当地原有的草原文化也融入了移民文化中。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不断地融汇碰撞,形成了新的多元文化。
         
          到了20纪纪中叶,365beat中文版_365的账户被关闭_365哪个才是真的的经济形态以农耕为主,民众以从事农耕的汉族为多数,各少数民族人口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三,从主体上看,游牧民俗文化很难显现。境内进入以晋北陕北民俗文化为主的全盛时期。
         
          在国家百废俱兴的大背景下,初来乍到的第一代或第二代黄土高坡的农民,切身感受到了这里广阔肥沃的土地资源和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在心理上有了极大的宽松感和欣慰感。一些文化娱乐性的公益事业,政府一号召,事事能做到一呼百应。比如当年开展全民文化普及,人人精神振作,积极参与。在民校、夜校识字班上,义务教师教得耐心,学员提着小油灯学得起劲。逢年过节扭秧歌、踢鼓子、跑旱船等活动,不论男女老少,干部、百姓,参与者极为普遍。那时人人不计报酬,而且民风纯朴,民众实在,社会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新中国的成立和农耕族群的到来,使固阳从荒蛮走上了文明,固阳得以第二次大规模开发。
         
          从另一角度讲,固阳毕竟是边塞地区,不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地域,比起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信息相对封闭落后。正是由于固阳的相对封闭,使很多民俗文化得以保护、流传和留存,固阳民俗反到成为中华民俗文化的一块活化石。由于很多的民俗因时间久远已经退出今天固阳人的记忆,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还将有一大批民俗退出固阳人的生活,所以今天抢救性地记录下固阳人的民俗,留给后人,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农民凭借固阳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再加上自主经营,农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牧业,黄芪、土豆、莜麦、荞麦、羊皮、羊绒、羊肉、牛奶产量大增,像一束绚丽的山花,引来八方蜂,全国各地的客商争相前来采购。固阳的地下更是寸土寸金,几十种矿藏相继露面。煤炭、蛭石、珍珠岩大量被开采,黄金矿、铁矿遍地都有分布。东北的、中原的、大西南的、大西北的,几乎全国各地的投资商、矿老板、生意人进驻固阳,拉动了固阳商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开发业空前繁荣,使固阳又一次融入了全国各地的民俗文化,固阳的民俗文化得以大规模的输血,使多元文化更加丰富了。